导语:
2025年7月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寰宇无极限”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赴江苏省科技馆、百家湖文化中心等地,围绕“材料科学与航空航天”主题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活动结合趣味互动与知识普及,向青少年传播航天航空知识,激发科学探索热情,于其心中播下探索宇宙的种子。
江苏省科技馆明亮的展厅内,一群小学生聚集在实验台前,专注聆听身着统一队服的大学生讲解员介绍特殊“隐形”材料。讲解员取起一片看似普通的紫色纸片,引导孩子们使用蘸有特殊试剂的“笔”在其表面绘制图案。“消失了!”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争先伸手触摸感受。此为实践队设计的“生活中的隐形材料体验”环节,该显色实验虽形式简明,却蕴含着材料科学的核心原理。正如航天器穿越大气层时需抵御高温氧化,材料科学家通过添加特定抗氧化剂提升材料稳定性。空间站实验柜中,科学家亦基于类似的氧化还原反应机制,研制出可抵御宇宙射线侵蚀的耐高温涂层。
图为志愿者指导小朋友进行科学小实验。柯澜连欣 供图
实践队的探索远不止于此。在为期十天的活动中,队员们依托科技馆丰富展陈资源,结合材料科学专业背景,设计出系列寓教于乐的项目:“趣味实验课堂”引导孩子们动手调配材料,观察性能变化;“互动知识讲堂”运用生动模型与动画,解析火箭升空原理与卫星工作机制;“亲手制作行星模型”环节备受青睐,孩子们以彩泥、泡沫球等材料塑出心中的太阳系星球,在指尖触碰间深化宇宙认知。负责实验组织的蔡同学感慨:“目睹孩子们从好奇到理解,直至亲手制作模型并阐释原理,成就感油然而生。我们的使命正是让抽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实践队创新采用“趣味互动+知识下沉”模式,将深奥的航天航空与材料科学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除线下面对面交流外,团队同步录制科普精品课程与趣味实验视频,计划投放线上平台以惠及更广泛群体。负责线上运营的张同学阐释:“我们将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载体,将实践精华系统化保留,持续传递航天知识与科学精神。”
活动成功源于团队的精密协作。这支由12名跨专业学子组成的队伍各司其职:文稿组深入活动现场,记录精彩瞬间与动人故事;摄影组携带专业设备穿梭于各个点位,捕捉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与灿烂笑容,为科普视频积累素材;活动组则确保每场实验、每节课堂安全有序且妙趣横生。团队负责人彭同学(化名)表示:“从策划筹备到现场执行,每个环节既充满挑战,更让我们在沟通协调、问题解决与专业应用中获得淬炼,这是团队与个人的双重成长。”
实践队的付出收获热烈回响。活动现场孩子们的热情参与成为最佳褒奖。陪同参与的家长陈女士(化名)赞叹:“活动形式新颖,孩子回家后仍反复谈论隐形材料与行星模型,主动查阅科普书籍。大学生志愿者讲解生动,极大激发了孩子的科学兴趣。”江苏科技馆工作人员高度评价活动充实了场馆科普教育功能,认为其内容扎实、形式创新。
据悉,本次社会实践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响应国家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号召的重要举措。实践队将形成涵盖科普视频、实践报告、可复用课件及科普文章的系列成果,并期待通过视频传播引发广泛关注,力争获得地级市媒体报道以扩大影响力。正如“寰宇无极限”的实践主题所昭示,这群青年学子不仅在传递宇宙知识,更以躬身实践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用青春力量为科技强国梦想注入澎湃动能。(通讯员 袁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