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苏 > 聚焦江苏
投稿

乡村振兴新力量——江苏师范大学传院学子开展探访贵州新农人的创业之路

2025-03-04 08:57:15 来源:江苏新闻 责任编辑:苏阳

 导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农人”。2025年2月5日至8日,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挑战杯”成员黄文雯深入贵州省六枝特区岩脚镇联合村和田尾巴村,探访当地新农人如何通过羊肚菌种植、电商直播等创新模式,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新农人崛起:从传统农业到三产融合

联合村发展羊肚菌产业已有七年,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不仅带动村集体增收,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目前,该村羊肚菌种植面积达10亩,亩产约500斤,亩均收益约6000元。同时,产业借助玻璃纤维竿搭棚、无人机植保等现代技术,田间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岩脚镇电商服务中心以“支部+电商”模式打造共享直播间,推动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销售。2023年,当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土豆、韭黄等农特产品2000余单,年流水突破百万元。返乡大学生刘家家从零起步,将冷门产品“烟杆”打造成年销百万的爆款,印证了电商赋能农业的潜力。

政策助力:资金、技术与人才并进

为支持新农人发展,六枝特区推出多项扶持政策:投入专项资金206.82万元完善电商产业链、发放50万元贴息贷款鼓励创业、并提供免费培训场地和技术指导。此外,政府将农业大数据、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纳入补助范围,推动数字农业落地。

“返乡创业不仅要靠情怀,更需要政策托底。”联合村副支书赵长金表示,物流产业园的建设和“创业失败补偿金”试点政策,为新农人减轻了后顾之忧。目前,六枝特区已培育农创客7800余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加入这支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挑战与突围:冷链物流、技术短板待破解

尽管前景广阔,新农人仍面临多重挑战。农产品运输损耗率高、冷链物流设施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刘家家坦言:“创业初期因包装和售后问题亏损严重,差点放弃。”此外,部分新农人对智能农机、直播营销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仍需提升。

对此,当地政府计划加大农村物流基建投入,建设冷链仓储中心,并推行“科技特派员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无人机操作、电商运营等培训,助力新农人突破瓶颈。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血液”

新农人的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赵长金认为:“年轻人敢闯敢拼,加上政策支持,农业也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随着“三产融合”深入推进,羊肚菌深加工、农业观光等新业态正在萌芽。刘家家则呼吁更多青年:“找准方向、因地制宜,用新思路为家乡‘造血’。”

在国家政策与创新模式的双重驱动下,新农人正成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市场的桥梁。他们的探索不仅为乡村经济开辟了新路,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这支队伍或将吸引更多“新鲜血液”,让乡村焕发持久活力。

结语:从羊肚菌大棚到电商直播间,贵州山区的新农人用汗水与智慧,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他们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与资金,更需要敢于突破、扎根土地的青春力量。

 

(本文数据及案例来源: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岩脚镇联合村村委会)

编辑:梁蒙恩

拍摄:赵靖

排版:周天琪

文章来源:江苏新闻 责任编辑:苏阳
版权声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江苏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2